
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里
身患尿毒症的女主需要坚持血液透析
每天往返医院、严格控制饮食、观测尿液
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进入透析中心上了机
他们就成为了被透析“困住”的人
努力寻求透析与生活的平衡……
从“手洗衣服”到“全自动洗衣机”
1年前,李大伯(化名)因尿毒症做了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来长期居家进行手工腹膜透析。半个月前,他在腹膜透析时突然出现腹痛,腹透液引出后就缓解了。站立时腹股沟区还会突出一个肿块,平躺时又消失。为此,李大伯十分焦虑,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寻求帮助。
肾脏病科主任助理、越城院区病区主任沈晓刚副主任医师经过查体和超声、腹腔造影CT诊断,明确李大伯这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腹股沟疝”。于是立刻联系疝外科主任助理胡俊峰副主任医师会诊,准备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展开剩余76%患者的腹腔CT造影(红色箭头为腹股沟疝)
然而,术后如何继续进行透析却成了难事。
以往术后为避免复发,常用临时静脉置管血液透析作为过渡期透析方案,但会增加创伤,延长住院时间和开支。而且李大伯对血液透析非常抗拒,坚决不同意进行静脉置管。
“您先别着急,现在有一种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技术,借助腹透机控制腹透液进出腹腔,可以解放双手,让您睡觉时就能完成治疗。”沈晓刚解释,APD不仅能降低术后再发腹股沟疝的风险,还有自动报警系统,医生护士可以远程监测并在云端给患者下达处方。“如果说手工腹透液的换液操作是手洗衣服,那APD就是全自动洗衣机,省时省力又省心。”
听到那么多好处,李大伯欣然同意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协助进行术后的腹膜透析。
术后,肾脏病科团队采用掌上APP时刻关注李大伯的腹膜透析情况,及时联系团队成员和患者本人对腹膜透析方案进行调整。在沈晓刚主任和姚丽霞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李大伯住院期间不仅完成了腹股沟疝的修补,还顺利调整了腹膜透析方案,保证了腹膜透析的充分和稳定。
姚丽霞为患者设置自动腹膜透析机参数
创新综合疗法消除“小肠气”
腹膜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保护残肾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操作简便、居家治疗等优势,已成为透析治疗的首选方式。但腹透液长时间大剂量留腹可能会加大腹内压,再加上患者普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组织水肿等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指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容物(如肠管等)通过腹壁薄弱区域向外突出的一种疾病,民间也称之为“小肠气”。
腹膜透析患者确诊并发腹股沟疝后,往往会因疼痛、腹股沟区肿胀、疝内容物嵌顿和绞窄,造成腹透终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自动化腹膜透析
针对此类患者,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与疝外科紧密合作,推出了一项创新性综合治疗方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结合自动化腹膜透析作为术后过渡期的透析方法。这一新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额外风险和不便,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及生活质量。
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2014年起开展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技术,是浙江省内最早开展APD 技术的腹透中心之一,目前拥有5台APD机器,在院使用每年近400例次,主要用于新置管患者、伴心脑血管并发症、疝气手术修补术后、危重患者抢救、透析不充分等,居家APD患者30余位,借助患者远程管理(RPM)系统使随访工作更加及时、精细化,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求学工作需求、白天无法进行多次换液者,新腹透置管或需要频繁换液者,无尿、体重较大者,小儿(包括新生儿)、操作不方便的老年患者都适合APD治疗。”沈晓刚介绍。
肾脏病科 腹膜透析门诊
1
朝晖院区 腹膜透析专病门诊:周一至周五
2
越城院区 肾脏病科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
沈晓刚
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助理,越城院区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诊治,以及终末期肾脏病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及其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门诊时间
越城院区
精英门诊:周四全天
专家门诊:周日上午
胡俊峰
门诊时间
朝晖院区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越城院区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浙江省